灌溉智能化 念活“节水经”|全球视点

时间:2023-02-08 22:04:45     来源:内蒙古日报


(资料图)

冰天雪地的时节,虽然农民们已经进入冬歇期,但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的农气专家们依然忙碌着。他们正在调整节水灌溉气象服务小程序功能,对接网格实况、智能预报气象数据和墒情数据,为在更大范围推广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做准备。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但在生产中,存在灌溉不及时影响稳产增收、雨前灌溉造成农田渍涝减产减收、过度灌溉增加生产成本等瓶颈。聚焦突出问题,自治区气象局着力打造了半干旱区智能节水灌溉气象服务新模式。

2019年3月,内蒙古气象部门成立节水灌溉气象预报技术研究专班。自那时起,专班边调研边研发技术,逐步实现玉米生长季内适宜灌溉日期和灌溉量的精准预报以及基于农田位置的逐小时滚动玉米墒情监测,开发了节水灌溉气象服务手机小程序,并在应用反馈中迭代完善功能。

“往年灌溉的时候,我基本上都是自己估摸着把地‘浇透’。自从有了这个小程序,我可以随时看到土壤墒情。旱涝都有提示,需要浇多少水、浇多长时间也有显示,解决了以前怕过量灌溉的问题。”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村民杨丽芹说。

节水灌溉气象预报技术贯穿玉米播种到收获全过程。“我们将土壤湿度格点数据、智能网格预报数据与节水灌溉指标结合应用,构建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模型,结合农户机井每小时出水量等参数,实现了基于位置的土壤墒情实况信息、灌溉时间和灌溉时长服务产品的智能推送。”自治区气象局专家武荣盛介绍,该技术可以准确跟踪干旱发生发展动态,降低不适宜土壤湿度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影响,同时助推每亩地节水25立方米,节电4.5度,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2022年7月,全国首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在突泉县建成,项目总面积达3620亩。其中,节水灌溉气象预报是核心技术,已经落地转化为有效的服务模式,广泛应用在生产中。

灌溉智能化,念活“节水经”。示范区搭建的多维实时监测系统可以计算逐小时土壤湿度格点监测预报和未来10天适宜灌溉期和灌溉量,智慧泵站管理中心自动调控开关闸时间,农民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定时、定量的精准灌溉。

此外,自治区气象局还联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示范区布设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和作物长势自动观测仪,并将数据接入节水灌溉手机终端,实现气温、株高、植被指数等综合观测数据的实时展示,更好地帮助农户及时了解田间小气候情况。

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兴安盟、通辽市、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等4个粮食主产盟市的7个旗县推广应用,累计推广2万余亩,培训指导农户200余人。(记者 石向军 通讯员 王祯晗 高菲)

[责任编辑:刘有明]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

X 关闭

X 关闭

热点资讯